2017-03-05
让生命在爱中延续——兴隆庄矿志愿服务队帮扶重病残疾职工于亦山侧记
昂贵的医疗费用,让生活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49岁的于亦山是兴隆庄矿生产服务中心福利化工车间聋哑职工,工作和生活都很平静。 没想到意外发生。2016年12月28日晚上,在家休班的于亦山突然呕吐昏迷,“就一转身的功夫。”母亲念叨着。当时,于亦山仰面躺在地上,任凭大家怎么喊,他都不答应。于是赶紧拨打了120,到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经过紧急抢救,医院确诊为动脉瘤破裂颅内出血,当晚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于亦山父母都近八十岁,母亲身体不好,长年卧床。妻子也是一名聋哑人,没有工作,平时在家照顾生病的婆婆。女儿刚上大一,正是花钱的时候。 年迈的父母着急,去不了;聋哑的妻子着急,说不出来;在外求学的女儿着急,还在往回赶的路上。 于亦山所在单位的领导听说后,马上与他的妹妹、在矿上工作的于红英联系,当天晚到济宁医院,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办理相关住院事宜。 第二天一早,女儿赶到医院,医院及时给于亦山做了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手术后于亦山始终昏迷,一直在重症监护室里,这一待就是两个月过去了。 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社会背景中,重症监护室往往是许多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之重。“平均每天在三四千元左右,有时候能达到五千多块,俺哥哥半辈子的积蓄都被拿来交了医药费,但这还远远不够。”于红英介绍。 昂贵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生活拮据的双残家庭雪上加霜,不堪重负。翻看着一大摞治疗催费清单,无奈和惶恐写在了同是聋哑人的妻子脸上。 施以援手,让病人尽早康复 “决不能让工友看不起病,尽我们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兴隆庄矿“兴隆一家亲”“暖阳阳”志愿团队总负责人态度坚决。 这边,由于亦山所在的生产服务中心车间工会牵头,向职工发起“爱心捐款”倡议,干部职工你一百我二百,你50元我100元,纷纷慷慨解囊,传递爱心。 同于亦山共事的工友王青也是残疾职工,对象在外地工作,自己带着个孩子,生活也不宽裕,得知这一消息后,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她说:“钱不多,尽我自己的心吧。” 退休职工毕延云、王其珍、白爱华在第一时间到济宁医院看望了病人,并到他家里慰问了家属,送上了自己的爱心。 生产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贺克国说:“这个家庭就非常特殊,两个聋哑人,我们在短短两个小时就捐款17440元,第一时间就送到病人家属手中。要让病人家属实实在在感受到兴隆大家庭的温暖。” 另一边,志愿者积极协助病人的女儿从微信“爱心筹”重大疾病互助计划中发起个人筹款求助,从2月8日发起到现在,共接收到帮助次数1589次,已筹集金额38994元,在筹款结束后,志愿者还将与其女儿一起通过正规程序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治疗之中。 网友“小石头”捐款100元并留言“一定不要放弃,坚持到最后就会见到彩虹。”网友“雪狼”帮助200元留言“我相信好心人越来越多,一定会度过难关的孩子,相信你的父亲会早日康复的,一起加油。”网友“悠悠”帮助了300元,并倡议“希望看到信息的朋友施以援手,让病人尽早康复,让老人宽心,让孩子继续学业。” “红马甲”传递片片爱心 “我们在了解于师傅的病情和家庭情况后,及时制定帮扶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对一、多对一的这种爱心帮扶活动。我们专门抽调了5名志愿者,轮流到济宁市人民医院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护理。同时,在矿上帮助照顾好年迈的父母,特别是孩子在外上学,我们也安排了心理咨询师及时和她交流沟通,让老人放心,让孩子安心。”兴隆庄矿“暖阳阳”后勤服务中心志愿团队负责人李成义说。 由于沟通不便,志愿者就和于亦山的妻子打手势、做动作,或者简单的在纸上书写,跑腿交费、打水买饭,一边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一边与主治医生了解病人的治疗情况…… “病人现在重症监护室,我们在医院主要是与病人家属谈心,安抚他们的心情,帮助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志愿者王刚说,“等于师傅转到普通病房之后,我们再具体分工,保证24小时能有人,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于亦山的妹妹于红英一边握着嫂子的手,一边说:“由于嫂子不会说话,志愿者们想尽一切办法和她交流,帮着洗洗涮涮,帮着交费办手续、跑跑腿,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父母年老多病,于亦山病重后家中也无人照顾。志愿者们分成三个小组,隔三差五到老人居住的新区帮忙做做家务,买菜做饭,照顾老人生活。 经过整整两个月的精心治疗,于亦山已经渐渐恢复认知。 2月27日上午10点,在主治医生的许可下,志愿者穿戴好无菌防护服,来到重症监护病房,看望于亦山。一直昏迷的他已经转醒,他的眼睛跟着来回转动,嘴角微微一笑。 于亦山是不幸的,家庭困难又有病魔羁绊。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有矿井大家庭的关爱与温暖与他同行。 在这个春寒料峭、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兴隆庄矿暖心行动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安心、贴心、知心、爱心”服务理念,鲜艳的“红马甲”犹如一面面旗帜,传递着片片爱心,缕缕温暖,为更多的弱势群体照亮前方的道路。(谢红玲/文 董朋/图)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