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六年来,中国的企业生态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来用来强调企业性质的“三分法――外企、国企、民企,正变得越来模糊,也越来越不合理。事实上,我始终觉得这种分法更象一种“血统论,它所代表的论调,是骨子里存在的一种歧视,说明原来的社会主流对待三种企业的心理是完全不同的。 mXg
thP?
MvItol
现在的环境里,还有这么纯粹和简单吗?往后看,我们老祖宗在造字时,特意将“企字由“人和“止两个字构成,这说明我们的先辈深谙组织其实都是“以人为本这个深刻道理的。无论什么企业,如果想要做好,就必须在人本、人力资源、人的竞争力上做好文章,才不会出现发展的瓶颈,毕竟,有“人才能有“财。 H]OdJ3u
u<}nKZldc
往前看,中国本土企业正在狂掀上市热潮。无论国企、民企,现在都在走向资本市场,有的在香港、新加坡上市,有的早已远赴美国、法国、日本,这其中既如中石油、工商银行、中国移动这样的国字号企业,又有如新东方、巨人网络、新浪网、阿里巴巴这样一长串的民企名单,它们背后的股东甚至控股股东无不都有境外资本和境外股东的身影,它们的经营管理层也多是“土洋混杂,它们究竟是“外企还是“内企?如此多元的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之下,早已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能够修饰和说明得了的。也许过不了多久,民企、国企、外企这样的老标签就要被“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这两个词给替代了。 {EXb.&f%
C_Xz1'v}G
因此,无论外企、国企、民企,在现实的竞争环境面前,也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天的变化:外企不再是“外国人的企业,国企不再是“国家干部的企业,民企也早就不再是“草根和底层的企业了。现在的标准是,只要你是人才,可以创造“财,就都可以迈过这些槛儿。 :mk K/fB54
erWHlMn t
现在的外企都懂得“全球标准、本地执行这个奥妙了。在北京的CBD和全国其它大城市的最高档的写字楼里放眼一看,大多都是黄皮肤、黑眼睛、染头发的中国人在做事,就连那些所谓的500强巨头,在中国也越来越倾向于让中国人担当高管重任。一个侧面的例子是,微软在陈永正离职之后,就没敢随便指派一个外国总裁来接班,而是慎重挑选合适的人选,这也是一个例证。总体来看,中国人在外企里无论是在中国分部还是在全球管理框架里,获得的机会都越来越多。 5)C /z-F8
;{BV3:
Jbc,u^sh]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
一共有 1 条评论
在人的问题上,国企转身虽然稍慢,但也不是没有变化。近几年来,国资委领导下的大型国企的“大象之舞也越来越轻灵了。向全球招聘职业经理人,管理层股权激烈,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大胆选用,大动作不断,可见这些企业的主动性、灵活性也越来越象民营企业了。虽然中国网通在跟“海归田溯宁的合作已告一段落,但这并不代表“洋人和本土的“能人在国企的体制内就全部铩羽而归了。
自从有人说这世界是平的之后,这人才流动便没有了门槛。
洋企、国企、民企,其实是许多职业经理人的“三重门,出了这道门,便可以推开那道门,不但比过去灵活多了,也给过去泾渭分明的三种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模糊了三者之间原来清晰的界限。熟悉中国环境和市场的本土精英,不但可以充当外资企业的领航员,也可以加盟象中粮集团这样并不传统的“国企,为本土品牌的崛起作出贡献。因为这些新鲜血液的加盟,无论是哪一种企业,它们的理念、价值观、专业度都会有明显的改变,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
当然,那些在外企发展良好的职业经理人们,原来最担心出现“天花板的那些人,也从此更幸福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企业细胞也更加活跃了,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现在,它们正开始向这些经理人张开自己的怀抱。因为在它们眼里,他们大多受好良好的职业训练,有着先进的管理技巧和工作方法,只要加入的时机合适,完全可以给还处在粗放发展阶段的本土企业带来更好的改变。
我相信,再假以时日,民企、国企、外企,这三重门最后将演变成同一道门,就象那句著名的广告语所说的,享受“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只要是“人才和“人财,都可以过得了那道门的,每个人的世界,都将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